早在1200多年前,大廟口就建起了舜廟供奉舜皇菩薩,。傳說農(nóng)歷八月十二日是舜皇的生日,大廟口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,這就是大廟口獨一無二的趕廟會,。趕廟會非常熱鬧,始于何時已無法考究,但以明清時期為最盛,。廟會由大廟口附近的南溪,、右山頭,、力塘揚下,、新塘,、鄧,、江夫,、田心等“八直”輪流主祭,。從八月初一開始,到二十日結(jié)束。分三個階段,五項內(nèi)容,。初一至初九,由主祭“直”會首召集“八直”會首議事,分派各“直”參加祭祀活動該負責(zé)的內(nèi)容,。參加祭祀活動的會首要沐浴潔身。初十日,主祭“直”組織大彩旗面,彩轎一頂,樂號一隊,、龍獅一套,到舜廟將小神(小型的舜皇菩薩)接到主祭“直”祠堂,十一日,又將大神(大型的舜皇菩薩)接到主祭“直”祠堂,先供起來,。十二日,“八直”中每“直”都要組織一面金鑼、一條彩龍,、一抬以上由稚童裝扮歷史人物的彩轎,這叫“扎故事”最精彩的就是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,。參加扎故事的二、歲稚童要經(jīng)過嚴格的篩選,然后化裝成張飛孔明,、岳飛,、關(guān)云長等歷史人物,三、五個依次扎在幾丈高的鐵桿上,由八大金剛抬著游行雖不表演,卻很驚險,。都認為能有機會選中扎歷史人物的稚童將來必有出息,是一種榮耀,。上午開始,金鑼開道,彩旗隨后,歷史人物彩轎壓陣,依次到主祭“直”祭祀舜皇菩薩。程序是:“八直”會首宰殺豬,、羊,、雞“三牲”,大禮參拜舜皇菩薩,接著各“直”信士、民眾“還愿”再由各“直”歷史人物彩轎表演,看誰的歷史故事扎得精彩,。下午,演唱《魁星點斗》祁劇,。主祭“直”于十三日凌晨日出前組織彩龍、彩獅樂隊,、歷史人物彩轎,將大神和小神一并送回舜廟,。祭祀一番后,即由請來的祁劇團演唱祁劇,一直到二十日結(jié)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