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
——從斗牛嶺到羊角坪
居湖南湘,、資,、沅、澧四水之首的湘江,,是一條靜謐的河流,,也是一條熱鬧的河流,。
從廣西靈川縣海陽山發(fā)源,,到興安靈渠“湘漓分派”,,南納諸水,北注洞庭,,其間縈山渡壑,,穿林越野,縱慣湖南全境,,湘江行程約千里之遠(yuǎn),??梢哉f,,是淵遠(yuǎn)而流長了。它日夜奔流在華夏母親的大地上,,濤聲滾滾,,白浪連天,下洞庭,,會長江,,滿載著沿岸人民的深情,滿載著民族騰飛的希望……
湘江,,是湖南的母親河,;
湘江,是湖湘文化所孕育和激蕩著的河流,。
湘江,,進入湖南的第一個縣份是永州東安縣;
湘江,,進入東安縣的第一個地址,,在紫溪市鎮(zhèn)淥埠頭調(diào)元村,;
湘江,從調(diào)元村斗牛嶺和對岸“分山界”峽江對峙而形成的“楚粵門戶”間流入湖南大地——
“楚粵門戶”
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自永州城北八里處萍島“放舟入湘口”,,“去瀟而專向湘”,,行百里至東安縣淥埠頭調(diào)元渡口,放眼西南而望,,看到“江南山一支自南奔而北向……江北山一支自北奔而南來,,兩山夾江湊而門立,遂分楚粵之界”,。南岸的山就是斗牛嶺,,北岸的山叫“分山界”。兩山夾江對峙,,構(gòu)成“楚粵門戶” 的獨特地貌景觀,,即是湘桂走廊上古楚與南粵的交界之地。
湖南的母親河湘江就是從這里開始流入湖南省內(nèi)的,。這里是湘江入湘的地方,,是湘江入湘之源。我們站在這個“門戶”前,,極目向西,,看到的即是廣西的山水田土;順流而東,,田園水土則是湖湘大地,。國務(wù)院勘定的界碑就戳在兩省相交的斗牛嶺突向大江的尖嘴上,成為一個標(biāo)志,,裁斷了陸地上多年的爭議,。但是,河流卻是一個整體,,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在水上拉一道鎖鏈來劃分你我,。水來處為廣西全州,入處為湖南東安,。具體哪一點為廣西,,哪一點為湖南,是絕難分清的,。因而有關(guān)斗牛嶺的傳說,,也就頗為耐人尋味了。
上游兆村的人形容斗牛嶺,,是一條黃牛和水牛的爭斗,。水牛雖然外形龐大,卻難抵黃牛的氣味怪異,,不免挫身退入江水之中,,露出敗象,。那前進的一面自然是象征著廣西,退的則是湖南,。隔山的調(diào)元村則絕不認(rèn)同這種貶損自己的附會,,他們傳說斗牛嶺是一條水牛在菏澤游牧,見岸上黃牛斗膽來犯,,遂昂首嘶鳴,,奮起拒其門外。這自然有著湖南人自褒的成分在里面,,但地方人心對待家園土地的態(tài)度由此可見斑痕,。說到底,任何地理都還是人心的地理,,任何傳說都還是人心的傳說,。湘江也就是在這樣的地理與傳說中,從行政劃分的廣西進入了湖南,,即是所謂的湘江入湘了,。
我們順?biāo)兄郏M入的是一條寬闊的長潭,,是一泓幽靜的深水,。但“門戶”前千米之內(nèi)江水較淺,可見水下卵石與水藻,。江岸左邊的高坡上土厚地廣,,有良田千畝。村舍七零八落,,其中張氏祖居大屋三正六橫鋪陳其間,,歷明清四百年歲月滄桑,依然根基牢固,,風(fēng)水長存,。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高墻聳立,屋宇綿亙,,門庭寬闊,檐廊相銜,,于寧靜質(zhì)樸之中透露出鄉(xiāng)土棲居的無窮詩意,。江岸右邊的灘涂被遠(yuǎn)山環(huán)合,構(gòu)成田洞,,近水處泥沙鋪張,,天然為野浴佳境。住下百米又有小山石嘴突入江中,,人稱“鸕鶿嘴”,,是一處有名的石景,。再往下,過渡口二里,,連接著大片竹樹茂密的沙洲,,叫做“下西洲”,也是一個古已有之的名字,。當(dāng)?shù)厝讼s聯(lián)這兩處地名景象為“鸕鶿下西洲”,,并以此引出下句“大魚趕小魚”來。因為湘江入湘以后,,滑行五里,,即碰到了一處叫做湖口嶺的石山,從這里開始拐彎向西北蛇行,。石山腳下且自形成深潭,,叫“大魚潭”,又稱“石沖灣”,。徐霞客曾在這里泊舟過夜,。當(dāng)晚,“月明山曠,,煙波渺然”,,竟惹起霞客的“西湖南浦之思”。
由此也可以看出,,這一帶江水浩渺,,煙霞萬狀,兩岸風(fēng)景美麗宜人,,實為不可多得的江河勝景,。而從大魚塘向西南回望,斗牛嶺與“分山界”夾江相峙,, “門戶”之像朦朧而清晰,,實在玄妙得很。
“第一大灣”
從石沖灣內(nèi)的大魚塘開始,,湘江即轉(zhuǎn)向西北蛇行,。
大魚潭,是湘江入湘后第一處泓深無底的深淵,,臨江石嶺的山跟被江水沖刷盡空,,深邃幽暗,莫知深淺,,就連是捕魚能手——鸕鶿也難探其底,。可以想見,其水下深宮為大魚最好藏身之地,,因以名之,。江水在這里積蓄成淵以后,從容不迫瀉灘而去,。下行百米,,即為母子洲。
母子洲原本只是一個較大的沙洲,,砂礫堆積,,草根橫生,據(jù)說洲渚之上曾經(jīng)古木參天,,沙棘遍地,,可惜遭到人為破壞,遂成荒島,。后因江水沖洗,,新沙淤積,旁邊又生成了一個小洲,,人們便取了一個極富人情味的名字來命名它們,,叫做“母子洲”。母子洲邊的淺瀨之上,,尤多棲息覓食的水禽,,野鴨子和長腳鷺鷥最為常見。五,、六月春深夏淺時節(jié),,常常成群起落,或是纖足高蹈,,或是長翅輕掠,,竟為一時難得景觀。特別是雛鳥依母的情景,,更是感人至深,,倒是與雙洲的名字相映成趣。
往下,,江水便進入了一個弧形的長潭,,并慢慢地自西北而向北,向北,,又向東北,,最后完全向東拐彎流去。這一段流程大約有十里以遠(yuǎn),,沿岸有奇石數(shù)處,可以觀賞。母子洲以下約二里,,近岸淺水中有石梁形似燕子,,人稱“鳥崽石”;其下半里又有岸石巨碩豐隆,,橫陳如匣,,覆蓋若棺,人稱“棺材石”,,二者合稱“鳥崽棺材石”,,其諧音的讀法是一句十分粗鄙的野語。它是簡括淥埠頭景觀的四句打油詩的最末一句,,聽起來很有一些人生幻滅無可奈何的意思,。
棺材石之下里半行程有幽澗一脈淙淙入江,交匯處且為深潭,,每當(dāng)桃花水發(fā)時節(jié),,大魚小魚上竄入澗,亦為奇跡,。人們聯(lián)系上游的大魚潭之景,,合為“大魚趕小魚”的聯(lián)句。這里已靠近淥埠頭古船塢,,江面寬闊,,長潭如歌,水煙似夢,,有著詩畫般的境界,,讓人生煙霞之思。
讓江水放慢了腳步,,積蓄,,回流,形成長潭的石山叫尖峰嶺,,在淥埠頭之下1里處,。臨江懸崖上曾有古沉香木兩株,故名沉香崖,。崖下深潭,,曰沉香潭。這里有一個神奇的傳說,,叫水底開蓮花,。說是沉香潭下是一塊寶地,每年八月十五日,,月明星稀之時,,水下有蓮花,,伴隨著美妙的音樂悄悄開放,有凌波仙子翩翩起舞,。此情此景,,若有人幸運得見,即為有福之人,;若葬祖墳于蓮花開處,,其后人必非富即貴。據(jù)說,,真有癡人曾沉母于潭底以求富貴,。可見人性的幽暗,,真是比深淵還深,。
湘江在這里“清江一曲”環(huán)抱著的一個沙洲,即是伍家灣村,。伍姓人的村子,。在江水和江岸翠竹青叢的環(huán)撓之中,美麗,,沉靜,,恰若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向往的沙洲。沙洲上的土地適合種棉花,、西瓜,、水稻、柑橘,,沙洲上的人們生活即便不宜用富裕一詞來形容,,則至少也是恬淡自適的。每戶人家都備有烏篷八尺,,木槳兩枚,。耕田種地之余,以下河捕魚為樂,。因為江水的滋潤與哺育,,無論男女皆面貌清奇,線條爽朗,,心地純凈,,待人接物總是保持著質(zhì)樸善良的本性。就像門前的大江一樣,,有著廣闊的懷抱和肚量,。
人們自然便把眼前的這一灣弧形的長潭就叫做伍家灣。從母子洲算起,,至沉香潭結(jié)束,,約有10里水路,。江面寬闊,江水泓深,,豐腴得就像是一個事事遂心的美婦人,。那樣一種狀態(tài),,那樣一種心境,,只能感覺和意會,實在難以用言語說清楚,。每年到了端午節(jié),,沿岸各村都早早將龍船升河,擊鼓鳴炮,,在這一條長潭里,,揮槳相竟,使一泓沉靜的河水變得浪花激濺,,喜氣洋洋,。而沿岸那些當(dāng)年得子的人家,也必?fù)?dān)了“抬賀”在各個臨時的碼頭等著龍船攏岸,,向船上的水手饋贈香煙,、肉棕、糖果等物,。那意思是自己的小孩將來在這一條河水上長大,,還得仰仗眾人的關(guān)照、幫助,。劃龍船的人因為這種敬獻而有了被看重的感覺,,便更加起勁,把一葉長舟劃得如飛一般在水上漂過,。兩岸看龍船的人也跟著大聲喝彩,,個個如癡如醉,把歡樂撒了滿江滿河……
我們?nèi)粽镜礁咛?,把這一處長潭和前面的石沖灣連成整體來看,,即能得到一個“S”形大灣的印象了。因為它兩次360度的大拐彎,,因為它在湘江剛進入湖南境內(nèi)便開始的拐彎,,因為它深沉下撤的拐彎,因為它在彎曲的河谷中所沖刷出的洞天福地,,我們稱之為湘江“第一大灣”,,或曰“湘江第一灣”。
“沉香夕照”
能夠看清“湘江第一灣”全景的地方除了鐵弓嶺,,便是沉香崖上的尖峰嶺,。
鐵弓嶺在淥埠頭通往東安舊治紫溪市鎮(zhèn)半路的山岙間,,湘江的東北方。高出江灣500米以上,,從那里西南而望,,可以遠(yuǎn)眺斗牛嶺與分山界夾江形成的“楚粵門戶”景觀,可以看到湖口嶺一帶詭怪離奇的峻嶺形象,,可以一路指點沿河而下的淥埠頭各個村莊的容貌,。往東可以清晰地看出兵書峽壯觀氣派的形狀,可以看清沉香潭水底的山影,,可以欣賞尖峰嶺突起的石林世界,。這里,也確實是一處觀景的好去處,,古人在山岙間修筑了一座接官涼亭,,算是選了一個好角度。
但是尖峰嶺上的石觀音卻比鐵弓嶺有著更好的優(yōu)勢,。因為它正好矗立在湘江之濱,,為臨江懸崖的深厚背景。不像鐵弓嶺離江面有著三,、四里的路程,,略起云霧即不能看清嶺下的景致了。石觀音卻不一樣,,它位于沉香崖上,,其下即為流傳著“水底開蓮花”的美麗傳說故事的沉香潭和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美麗河灣伍家灣。這里有一座聳立的石柱,,因為象形于菩薩,,便被稱作“石觀音”,為好事之徒信奉,。從唐宋時期起即有人在這里修建庵堂,,稱沉香庵,供奉菩薩,,以至于香火日盛,,名聲遠(yuǎn)播,遂成登臨覽勝的絕好去處,。庵堂曾屢建屢毀,,以清乾隆四十八年修建的庵堂氣勢最為磅礴,有三正,、四橫,,共計11座。前座是“關(guān)圣帝君殿”,、中座是“大雄寶殿”,、后座是“關(guān)帝殿”和七級寶塔,。塔高三丈有余,同治八年所建,。今房屋全毀,,只剩寶塔。塔身碑石上刻有清代詩人郭青蓮《觀沉香庵》詩一首:“三十二年身覺悟,,四百八十戶圓通,;白衣脫下無人識,明月蓮花火里紅”,。此庵當(dāng)年香火興旺,,招引永州、祁陽,、新寧、邵陽以及廣西全州等地善男信女前來拜佛求箴,,特別是每年農(nóng)歷九月十九日,,傳為觀音娘娘的生日,兩省三州(市)數(shù)縣的善男信女,,絡(luò)繹不絕,,更是盛極一時,被譽為湘南的“南岳”,。
我們站在沉香庵前的空地里,,往西眺望“天設(shè)湖南第一峰”——舜皇山巍峨的身影,往南極目斗牛嶺聳立的雄姿,,往東遠(yuǎn)觀兵書嶺壯觀的氣象,,以及鳥瞰淥埠頭、伍家灣,、湖口嶺諸村平鋪的山水田園,,俯視腳下江流里往來的舟楫、穿梭的帆影,,皆清晰如畫,,優(yōu)美如詩。從淥埠頭街面的青石板道上踟躕而來的朝拜香客,,如蟻牽線,,絡(luò)繹不絕。淥埠頭古船塢里的船只更是桅桿林立,,至晚則漁燈點點,,爛若繁星,人們用“白天千人朝拜,,晚上萬盞明燈”的話來形容當(dāng)時繁華的景象,。
明代著名詩人,、大學(xué)士解縉在南謫途中,曾在此處歇息,,并作《沉香潭山水歌》二首描述當(dāng)?shù)鼐吧?。其一曰:“溪山有逸趣,蒼崖凌紫煙,。遠(yuǎn)峰落天半,,中有飛流泉”;一曰:“蒼茫掛壁出林梢,,邱園四顧居人少,;夕陽往往見漁樵,古木陰陰亂啼鳥,;望中峰高云錦張,,如此溪山猶故鄉(xiāng);香潭倒影三峰落,,白荻洲邊二水長,;碧梧翠竹連江岸,菊隈桂嶼蒼爭亂,;好景便宜白日游,,年華每被青春換;寄語溪山如有情,,氤氳佳氣常鐘靈,;山中美酒置千斛,待我歸來尋舊盟,?!眱墒自娋鶎O埠頭沉香潭景觀大加贊揚,且借融情入景,,抒發(fā)了自己南謫以來第一次因山水而舒展的心懷,,這也從一個側(cè)面印證了淥埠頭山水的美麗壯觀與動人之處。難怪游遍祖國好山好水的大詩人都要感嘆“如此溪山猶故鄉(xiāng)”了,。
沉香崖上立有方形石碑一塊,,上刻“沉香月影”四個浮雕楷書,象征著此地景觀:“清風(fēng)明月,,銀波蕩漾,;月影浮沉,蔚為壯觀”,;在另外一塊崖石上又刻著“我心非石”的佛家隱語,。其實,沉香崖觀景以夏日傍晚時分為最佳。此時,,夕陽西下,,霞光萬道,大江溶溶,,遠(yuǎn)山隱隱,,美麗異常。故曰“沉香夕照”,。
“得到兵書開果盒”
湘江從沉香潭瀉下以后,,滑行約五里,便到了兵書峽河段,,當(dāng)?shù)厝私凶霭诪┖?。江南岸石嶺稱兵書嶺,北岸為蔣家?guī)X,,兩嶺夾江而成大峽,。
兵書嶺臨江懸崖,高百余米,,上有坎凹處,,堆疊著四枚黑色長方形石塊,形狀奇異,,酷似四卷巨書置于懸崖上。清·道光《永州府志》載:“崖石上有兵書匣,,峻峭不可攀躋,。”傳說兵書嶺的兵書為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孫武隱居湘江時所著,,他帶走一部,,用以實踐,即后世所謂《孫子兵法》,,其余五卷置于兵書峽石臺上,。到戰(zhàn)國時,孫武后人孫臏又取走一部,,并加進自己的實踐體會,,即《孫臏兵法》。東漢時諸葛亮征戰(zhàn)桂林,、永州一帶,,曾取下下余四卷閱讀,因此受益,,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(quán),。但諸葛亮為人謹(jǐn)慎,從不抄錄,,到離開東安時,,又將兵書歸還原處,。至明代時,有藍(lán)姓東安知縣,,因為人貪婪,,被人稱為“狼太爺”。此人曾盜取四卷兵書,,深夜乘船溜走,,準(zhǔn)備進獻朝廷,想得個進寶狀元,。船至洞庭湖時,,他覺得安然無事,便打開兵書來看,,正好讀到“風(fēng)可助兵”一句,,驟然間狂風(fēng)大作,翻江倒海,,狼太爺便船毀人亡,,葬身魚腹。洞庭龍君視四部兵書為天機不可泄露,,親自沿江送回兵書峽,,并把它們化為巨石,從此再無人搬動,。明·解縉有詩贊曰:“百尺蒼崖吼石麟,,兵書匣在楚江濱;人心只是推諸葛,,木石無神自有神”,。
兵書峽對面江北岸有圓石,形狀若大鼓,,稱“果盒山”,。傳說果盒山內(nèi)儲有金銀財寶、軍士器械,,只要取得兵書嶺上的兵書,,就能打開果盒山,得到里面的金銀財寶和軍士器械,,然后殺伐征討,,即可取得江山。民間稱“得到兵書開果盒,,開得果盒做皇帝”,。從這一傳說里,我們可以看出,地方人心對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(quán)的無限向往,。
或許正是受這樣一個傳說的鼓勵,,淥埠地方在清王朝鬧太平天國之際,,出了一個天地會首領(lǐng),,叫朱洪音,。他本是一個貧苦農(nóng)民出身,年輕時做過木工,,“頗習(xí)技擊”,,秘密加入了天地會組織。在清王朝忙于對付太平天國之際,,于清咸豐二年(1852)與廣西人胡有祿聯(lián)袂在廣西南寧舉行武裝起義,,聚眾萬余,在廣西灌陽建立“升平天國”,,自稱“鎮(zhèn)南王”,。后轉(zhuǎn)戰(zhàn)湘桂邊境達五年之久,未成氣候,;又因曠日久戰(zhàn),,給養(yǎng)不支,會眾散去,。朱潛于山谷之中,,繼續(xù)傳教,并于同治十三年(1874)在耒陽再次策動起義,,不幸落入敵手,,遂從容就義。現(xiàn)在,,對于洪秀全領(lǐng)導(dǎo)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功績的評價,在上升到最高點以后,,正回落到一個更加科學(xué)的立場上來,,有了一種客觀、全新的認(rèn)識,;而對激蕩于這股洪流之中的朱洪音領(lǐng)導(dǎo)的“升平天國”起義,,我們當(dāng)然也應(yīng)該用一種全新的歷史觀來看待。除去其反對階級壓迫的斗爭性質(zhì)以外,,這樣一種泥沙俱下的革命,,其實只是一種改朝換代的努力,充其量不過是平頭百姓對封建王權(quán)的舍命追逐而已,。對于整個社會民主進程的推動,,似乎毫無進步意義可言。
因此,當(dāng)我聽了這個“得到兵書開果盒,,開得果盒做皇帝”的傳說故事以后,,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
“一渡兩河三攏岸”
從兵書峽往下,,湘江在兩岸連綿的青石嶺陪伴之下,,逐漸走向開闊。山脈也由青石嶺逐漸過渡為低山丘陵,,石門砥是這兩種地形在北岸過渡的標(biāo)志,。石門砥上的山嶺十分陡峭險峻,土地脊背異常,。舊時,,農(nóng)民種的是天水田,十種九不收,,往往無錢糧繳稅,。石門砥以東數(shù)里,始有生長樹木的土山和較為開闊的田洞延伸,。其過渡處有一堵斷崖,,巍然聳立在湘江之畔,崖壁高約十丈,,表面平整光滑,,可書寫文字。崖下有一條崎嶇小路蜿蜒,,為江岸陸路通道,。這一處崖壁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名字,叫“免糧崖”,。傳說三國時諸葛亮據(jù)桂林,、永州,駐扎在紫溪,,劉備前來探視,,石門砥劉家一后生得知消息,事先用蜂蜜寫了兩句話在路旁石崖上,,第二天劉備路過,,見石壁上爬滿螞蟻,形狀恰如一行文字,,不禁脫口念出:“山高嶺陡,,免除皇糧”。這時,,躲在一側(cè)石縫里的后生趕緊跳出來,,跪在劉備面前大聲答道:“謝主隆恩”,。劉備金口一開,自然不好收回,。從此,,這一帶就不再需要交糧稅了;后來推而廣之,,江南地區(qū)的旱土地一概免交糧稅,。人們?yōu)榱思o(jì)念這個劉家后生,便將這塊斷崖叫做“劉家免糧崖”,。
免糧崖以下五里,,有水仙宮佇于江岸,曾是江畔社塘村丁姓居民祭祖神廟,,后逐漸演變?yōu)楫?dāng)?shù)匕傩占漓胂娼竦乃?,今存正屋三座,為清乾隆年間所建,。傳說廟前曾立有二尊大石獅,,每尊重五、六百斤,,是丁氏后人中一個綽號叫“鐵錨兒”的大力士,,在全州跟人打賭比武贏得,他用一根木棒兩段船纜將石獅挑上船,,運回社塘,,立于祖廟前。威風(fēng)一條長河達數(shù)百年之久,,后毀于文化大革命,。今廟前臨湘江河堤上孑遺古樟樹二株,雷劈后復(fù)生,,景致非常奇特,。右邊樟樹的側(cè)旁立有“南佛阿彌陀佛”石像一柱,據(jù)說極為靈驗,,往來之人多有朝拜,。廟后一株,經(jīng)雷劈火燒,,中部完全虛空,卻仍然枝繁葉茂,,生命力旺盛,。行船至此,不能不為它們的蒼茫遒勁吸引眼球,,并上岸觸摸其古老的身軀,,感嘆歲月的無情和古樟生命的堅韌與頑強,。
再往下,便是到了紫水入?yún)R湘江的地方了,,叫大江口,。發(fā)源于紫云山洋禾坪的紫水古稱大陽川水,是湘江的一級支流,。流經(jīng)東安大廟口,、紫溪市、白牙市,、井頭圩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,于大江口鄉(xiāng)大江口村匯入湘江,流程近百公里,,落差一千伍佰多米,,流域面積亦近千平方公里,占全縣面積三成有余,,是對該縣人民生產(chǎn)生活影響較大的河流之一,。大江口地形及水文條件,同漢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武漢極為相似,,故當(dāng)?shù)厝朔Q之為“小武漢”,,曾為東安境內(nèi)湘江四大碼頭之一。是官府鹽運要道,,各種貨物在此交易,,十分繁華;岸邊有老街一條,,青石板鋪地,,現(xiàn)仍有遺存;半島上亦建有寺廟,,已被毀,。這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,就是“一渡兩河三攏岸”,。相傳清乾隆年間有甲,、乙兩秀才從東安到永州趕考,一路上吟詩對對子,,很是愜意,,他們以湘江沿岸的幾處碼頭地名為題材,各出一聯(lián),,綴成一對,,叫做“大江口小江口是非只因多開口;淥埠頭老埠頭煩惱皆為強出頭”,, 倒是對得絕妙,。而且,,也有幾分意思。但是甲秀才以大江口景象出了一聯(lián),,卻把乙秀才難住了,。紫水在大江口入?yún)R湘江,凡過往行人,,只要乘坐一艘渡船,,就可以在大江口街、塘壩街和楓木山村三處碼頭攏岸,。甲秀才觸景生情,,吟出上聯(lián):“一渡兩河三攏岸”;乙秀才聽了竟瞠目結(jié)舌,,答不上來,。恰巧河邊有 一個種菜的農(nóng)民,聽了甲秀才的上聯(lián),,大聲答道:“七蔥八蒜九苕頭”,,惹得過渡的人哄然大笑,把個乙秀才羞得成了紅臉關(guān)公,。這付上聯(lián)直到現(xiàn)在,,仍沒有人對出一句貼切的下聯(lián)。但是,,“一渡兩河三攏岸”卻成了大江口水文地形最為準(zhǔn)確精當(dāng)?shù)拿枥L,。
石期市湘江電站大壩修建后,湘江水位抬高,,紫水入?yún)R湘江的口岸地段水位亦隨之抬高,,這里已成為停泊船只的天然良港。
“春江對驛門”
明代嚴(yán)嵩在進士及第后做翰林院編修官期間,,曾有一次溯湘江南行的漫游,。這時,距他擔(dān)任武英殿大學(xué)入閣專攬朝政成為一代權(quán)奸,,還有二十多年時間,,可以說還是一個清修的知識分子,還保持著相對純凈的天性,,吟風(fēng)弄月,,所作詩詞歌賦格調(diào)還算不錯。在經(jīng)過湘江石期驛時他寫了一首《石期驛送本李明府》的詩:“清苦東安令,,必期得共論,。官者銅綬貴,貧異布袍溫,。野樹依巒峰,,春江對驛門。天涯一攜手,,風(fēng)雨送離樽,。”于傾訴離愁別恨之際,,帶出了石期驛附近的山光水色和風(fēng)土人情,,給人身臨其境之感。特別是其中的“野樹依巒峰,,春江對驛門”兩句更是鮮活生動,,歷歷在目。
湘江從斗牛嶺與“分山界”夾江形成的“門戶”間進入湖南,,流到石期驛(今石期市),,已有近五十里流程了,再行五十里,,即要在永州芝山城北八里處的萍島匯合她的第一條大支流——瀟水,,合稱“瀟湘”。在石期驛,,她也接納了一條小支流,,叫“石溪”,并于兩水交匯處拐了一個180度的大彎,,形成了“春江對驛門”的美景,。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對此情景進行了很好的描述:“由掛榜下舟轉(zhuǎn)南,行二十里,,上西流灘,。又十里,石溪驛(石期驛),,已屬東安矣,。有東江自南而北,注于湘,,市廛夾東江之兩岸,,有大石梁跨其口,名曰復(fù)成橋,,其水發(fā)源于零陵南界,,船由橋下南入十五里,為零陵界,。又二十五里,,為東江橋(東湘橋)。其上有小河三支,,通筏而已,。按《志》:“永水出永山,,在永西南九十里,北入湘,?!奔创怂疅o疑也。石溪驛為零陵,、東安分界,。石溪,考本地碑文曰石期,;東江,,土人又謂之洪江,皆音相溷也,。石期之左,,有山突兀,崖下插江中,,有隙北向,,如重門懸峽。山之后頂為獅子洞,,洞門東南向,,不甚高敞。穿石窟而下一里,,可透出臨江門峽,,惜時方水溢,其臨江處既沒浸中,,而洞須秉炬入,。先,余乘舟人泊飯市肉,,一里扳山椒而上,,徘徊洞門,恐舟人不余待,,余亦不能待炬入洞,,急返舟中。適顧仆亦市魚鴨入舟,,遂帶雨行,。又五里,泊于白沙洲,。其對崖有石壁臨江,,黃白燦然滿壁,崖北山巔,又起一崖,。西北向有庵倚之,,正與余泊舟對,雨中望之神飛,,恨隔江不能往也,。”這一段文字讓我們明白了今“石期市”之名是從明代郵驛——石溪驛一名演變而來,,也清楚了石溪就是作為永州命名理由的“永水出永山”中的“永水”。至于獅子巖,,清光緒《永州府志》載:“驛路所經(jīng),,有三洞,第一洞有石如磐,,第二洞有石如碓,,第三洞有穴如月,皆異境也,,古有朱陵寺,,宋謫相寇準(zhǔn)有詩”??茉娙娜缦拢骸八略谠程渫?,門開古洞俟。山深微有徑,,樹老半無枝,。望遠(yuǎn)云常瞑,淡空日易移,??謿w金鳥去,還失白蓮期,?!逼渲家膺€在通過對地方風(fēng)物的描繪,以融情入景,,抒發(fā)胸中的一縷感慨,。
清乾隆十三年(1748),縣人又在石溪驛湘江船塢東側(cè)河畔的一塊巨石之上,,修建了一座七級浮屠,,用以紀(jì)念大成至圣先師孔子。塔高24米,,基座寬10米,。塔外砌青料石,內(nèi)砌青燒磚,七層八面,,每層上方砌有出檐和斗拱,。下層正面有一小門洞,人能爬出,,其余各層內(nèi)砌實,,人不能登頂。每層每面均有四個小券門裝飾,。讓“春江對驛門”有了一個更為具體的人文標(biāo)志,。
二十世紀(jì)七十年代中、后期,,勤勞,、勇敢、智慧的東安人民在古石溪驛上游的羊角坪截湘江而修筑電站大壩,,建造了湘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電站,,裝機容量達1.5萬千瓦,年發(fā)電量為1.1億度,,集灌溉,、發(fā)電、航運于一身,,被譽為湘江明珠,。從羊角坪到白灘河河段水位上升,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水庫,,庫容達1820萬立方米,,平均水面寬度381米,壩水位117.2米,,江水最深為18米,,沙灘水深為1.5米,枯水期間也能保持壩水位116米以上,,水深最大季差只有0.5米左右,。整個河段水位落差小,水流平緩,,水量穩(wěn)定,,水面寬闊,水質(zhì)較好,;再加上水面小氣候效應(yīng),,使庫區(qū)氣溫趨于溫和,具有夏季涼爽,、冬季溫暖的特點,。
如此得天獨厚,“春江”、“驛門”景象,,亦為之更新,。讓漫游者,不再有“清苦東安令”之嘆,!
相關(guān)政策